第二百七十八章 千古圣君,徳比尧舜,功盖三皇!(2/3)
学士“甩脸子”。
反正,核心缘由肯定是跟其手执的文书有关,大概率是文书内容导致的问题。
而事实就是,无论是心头盛怒,亦或是“甩脸子”,都是相当严重的政治问题。
特别是“甩脸子”,这意味着可能波及内阁大学士!
这.....
何事惊扰了大相公?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互望来望去。
凡上呈到内阁的文书,一向都是分工披红。
除了大相公以外,其余五位大学士手中的文书都仅仅真正披红文书的五分之一而已。
也因此,五人之中唯有一人可能知晓些许内情。
“咳~!”
东阁大学士余靖微眯着眼睛,轻咳一声,隐隐有了然之色。
几人望过去。
余靖摇头微叹,重重的瞥向了韩绛、元绛二人。
嗯?
韩绛、元绛二人,尽是一怔,相视一眼,都有些不解。
他俩,得罪了大相公?
就在这时.....
“唉!”
一声长叹,江昭睁开了眼睛。
几位内阁大学士,齐齐注目。
江昭摇着头,黑着脸,手中文书置于一角,拾起了一道新的文书。
“近日,主要有四道文书较为重要,涉及披红。”
粗略瞥了一眼,文书便被传了下去。
江昭垂手,平和道:“其一,为枢密院、兵部、户部联合上呈的文书。主要是关于南征交趾的耗费汇总。”
“合四百五十余万贯钱!”
文书传下,几人轮流着传阅起来。
战争!
简短二字,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于百姓而言,这意味着粮草征调,粮价可能短暂上行。
于军卒而言,这意味着危险与机遇,运气不好可能就此丧命,运气好可能一次性就博得堪称“逆天改命”的钱财、田地,乃至于官职。
于官吏而言,这意味着行政效率的上升,一切都得为战争服务。
这是从“人”的角度来说问题。
可若是从“社稷”的角度来说,意义却又大不一样。
十万大军,南征交趾!
这可不单是喊两句口号就行。
其背后,隐含着的是人、财、地的变化,也即人口的减少、疆域的变化,以及钱财的损耗。
其中,人口和疆域,从南征大胜的那一刻,基本上就已经定下了结果。
钱财的损耗,却是截止官家入京,方才有了相应的一些支出统计。
这主要是在于,大胜归来的“沿途巡视”过程也得损耗大量的粮草。
表面上,南征耗费五六十日就取得了胜利。
然而,实际上的运转期限却是从一月至八月末,也就是二百四十天左右。
并且,这一期限还在不断的延长!
但凡一日屯兵交趾,就一日涉及粮草的长途运输。
无非在于,屯于交趾的五万大军,其粮草可从交趾适当补充一二,消耗较真正的长途远征要更低一些而已。
约莫半炷香左右,文书传回江昭手中。
几位内阁大学士,面色都有些凝重。
四百五十余万贯!
这是十万大军南征的耗费,主要囊括了粮草消耗、军械消耗、后勤开支,以及奖赏、抚恤几部分。
其中,大头的开支是粮草消耗、奖赏、抚恤三部分。
南征的粮草,并非是从京畿征调,而是从偏向于广南西路方向的几大产粮地——江南西路、江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征调,以便于减少运输损耗。
就运输路程而言,平均也就六七百里左右。
饶是如此,粮草损耗也达五成左右,累计消耗三百万石,合一百七十余万贯钱。
至于奖赏,主要就是官家誓师时许下的承诺:
斩首一级,赏钱二十贯。
斩首三级,赐田二十亩。
斩首十级,赐田百亩,免税三年,立升三级。
一般来说,百姓一年的劳作也就三四贯钱,手工匠人大概是七八贯钱左右。
斩首一级,赏钱二十贯,便抵得上两三年的劳作,也就怪不得有鼓励士气的作用。
关于奖赏的消耗,经统计是一百万十万贯钱财、六千余亩田地。
抚恤,也即阵亡抚恤金。
关于抚恤金,士卒阵亡的抚恤费是一次性结清一十贯钱,小指挥官为百贯钱,将领名义上是两百贯钱,但上头基本上都会额外赏赐一些田地、钱财,甚至有可能追赠官职,追封子嗣。
这一部分,经枢密院、户部、兵部统计,合三十余万贯钱。
一次南征,耗费足足四百五十余贯钱,也就怪不得一些不思进取的皇帝选择“岁币”、“岁赐”,以求取
乱清小说提供了花雪飘飘飞创作的《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二百七十八章 千古圣君,徳比尧舜,功盖三皇!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