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回京(2/3)
堂之上的博弈了。
“明日我们便押解证人启程回京。”
陆北顾对河北提刑司的添差官道:“大名府那边难免会给些压力,博州非久留之地,需防夜长梦多......你可否辛苦一番先行渡河,绕开大名府走京东西路的驿路骑马赶赴开封,把奏报文书交付御史台?其他人我实在是不放心。”
虽然添差官只是提刑司的低阶武官,但不管怎么说,都是有正式官职在身的官员,是能够使用驿站的,往来方便。
而且,大名府只能管辖河北地界的一段驿路,是不可能管到位于河南的京东西路的,奏报文书肯定能确及时送达。
“行,陆御史放心,交给下官就是!”添差官抱拳道。
陆北顾叹了口气道:“这样中枢的命令早一日到大名府,不管是崔详议还是王使臣,也都能早一日确认安全。”
添差官闻言默然。
随后,困极了的陆北顾在安排好了轮流值班后,便蒙头睡了过去。
当他被叫醒的时候,窗外已是曙光微露,囫囵吃了些早点,便打算离开聊城踏上回京的道路。
不过博州知州却早早地便派判官邀他前往州衙一叙,陆北顾不好拒绝,只得跟着判官前往州衙。
正如陆北顾所料,他们抵达聊城不过一夜,大名府方面的压力便已悄然而至。
大名府来了正式的行文,虽然没提及陆北顾等人,但却提到了马陵道猎场有铁匠和学徒盗取皇家禁苑财物,故而请博州方面将其押解回大名府。
博州知州姓吴,乃景祐年间进士。
他是文彦博的人,心知这是大名府方面意在搅浑水拖延时间,所以压根也没当回事。
而吴知州邀请陆北顾来州衙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想借此事卖个好,让陆北顾回京陈述的时候,提一句他也协助有功罢了。
这种锦上添花的事情陆北顾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在得到了陆北顾的许诺后,这位吴知州也识趣,知道他们急着要走,赶紧给安排好了车马,并且让博州的差役护送陆北顾前往黄河渡口。
渡过黄河来到京东西路地界后,河北提刑司的添差官带着奏报文书走驿路先行前往开封传讯,而陆北顾则谨慎地临时改变了路线,他选择了顺着济水南下走水路回京。
他是按最坏的情况去打算,这样一来,哪怕有一条路被拦截了,另一条路也能把信息送回去。
济水两岸,春色已深。
新生的芦苇荡一望无际,像是轻纱幕一般,时有水鸟惊起,翅尖点破平静的水面,漾开圈圈涟漪,随后掠过船头消失在苇丛中。
远眺西岸,可见连绵的田畴,农人正引水灌溉,水车吱呀,与船桨欸乃之声相和。
空气中弥漫着水汽与泥土的芬芳,暂时洗去了陆北顾连日来的奔波劳顿。
他立于船头,任清风拂面,心绪却不安静......河北饥民、雨夜追兵,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
舟行数日,水面渐阔,远方烟波浩渺处,便是大名鼎鼎的梁山泊。
但见港汊纵横,芦荻丛生,岛屿星罗棋布。
时值傍晚,落日熔金,将浩渺烟波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
有渔舟唱晚,歌声苍凉悠远,在空旷的水面上回荡,亦有鸥鹭翔集,时而掠过帆樯,时而来到他们面前。
这里现在可不是《水浒传》中那个绿林大盗横行的混乱之处,宋军有一支水师长期驻扎、巡逻于此,时刻维系着这条通往东京开封的水运大动脉的安全。
此时一片太平景象,漕船、商船、客船、渔船往来穿梭,显出一派繁忙。
出了梁山泊,船入广济河,也就是俗称的“五丈河”,河道陡然收窄,真就只剩下五丈宽。
不过,随着水流却愈发平缓,两岸市镇也渐密了起来,人烟阜盛得很。
广济河作为沟通开封与京东西路乃至京东东路的重要水运通道,舟楫如织,满载粮米、货物的船只首尾相接,帆影蔽日。
比起济水的清幽、梁山泊的壮阔,此间尽是人间烟火气。
陆北顾透过船舱小窗,默默观察着这水运命脉的繁忙景象。
越近开封,河道愈发繁忙,两岸屋舍鳞次栉比,灯火渐次明亮。
终于,在四月十一日,他望见了开封外城东北角的护城河。
此时的开封因为城池里建筑多,人也多,已经有了初夏的燥意。
陆北顾带人入城后,直奔御史台而去。
“中丞,不辱使命!”
“回来就好!此番辛
乱清小说提供了西湖遇雨创作的《大宋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76章 回京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