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回京(1/3)
陆北顾立于界碑之侧,目送那百余名骑兵悻悻退去,尘土渐息,方才将手中御剑缓缓归鞘。
剑刃与鞘口相合发出“呯”的一声轻响,在骤然安静下来的空间中显得格外清晰。
春寒料峭,吹来的冷风激得他微微一颤,然而胸腔内那颗狂跳的心,却渐渐安定下来。
“陆御史!”
几名河北提刑司官兵围拢过来,脸上犹带劫后余生的惊悸,亦不乏钦佩之色。
若非陆北顾临机决断,以身为质,逼退追兵,今日恐难善了。
他摆手,目光扫过被挟持而来的铁匠与小学徒......铁匠眼神躲闪,小学徒则浑身抖如筛糠,显然尚未从方才的惊险中回过神来。
此时陆北顾心下还在担忧崔台符与王璋两路人马是否安全,无心多言,故而只是吩咐道。
“看好他们,此二人乃关键人证,不容有失。”
“是!”几人齐声应道。
博州税卡的巡检官刚才在不远处的亭子里歇着,此时亦被唤了过来,上前行礼,神色恭敬中带着几分好奇。
陆北顾简单说明情况,只道是需在博州歇息,并请其代为安排驿馆,并通禀博州知州。
原本的博州知州是蔡挺,此人是个做事灵活到近乎狡诈的人,能干事也能坏事,早年官位不高的时候就凭借着“管勾陕西、河东宣抚机密文字”的关键差遣在范仲淹和吕夷简之间周旋为自己谋利,后来仕途本来一帆风顺,嘉祐元年从博州知州升任到了提点京畿刑狱官、开封府推官、提点开封府界诸县公事。
按理来讲,蔡挺下一步就是在三司或者开封府升判官了,可惜因为嘉祐二年的六塔河工程他是直接责任人之一,事发后,仕途的上升势头彻底断送。
也正因如此,他的职位才空了出来,被当时作为常州知州的王安石接了班,王安石由此得以入京。
而现任博州知州,是嘉祐元年蔡挺离任时,由文彦博亲自荐举上来的人选。
所以,博州地界对于陆北顾等人来讲,是安全的。
巡检官应下,派人去送信,然后又给几人安排了两辆骡车。
在天黑之前,他们顺利抵达了博州州治聊城,这里的驿馆很是干净整洁,热水饭食也早就备齐了。
陆北顾拜托黄石和一名提刑司兵丁先看着两名证人,随后其他人吃饭,吃完饭再将他们换下来。
而他自己则是与那名河北提刑司添差官匆匆用了些食物,便闭门议事。
“当务之急,是尽快审讯学徒与铁匠,坐实那批工械确系在马陵道猎场作坊打造,并查明指使之人为谁。”
对于陆北顾来讲,在驿馆待着也是待着,早点拿到口供,早点心里踏实。
“是。”
添差官领命后,就在这里开始审讯。
而那小学徒压根都不用审,自己就竹筒倒豆子般把所有知道的事情都给抖搂出来了。
铁匠的态度则稍微顽固一点,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但顾忌家眷安危,所以不敢开口。
不过他的心理防线也很快就崩溃了。
因为添差官察觉到了他的顾虑并告知了陆北顾,陆北顾亲自给他做了关于家眷安全的保证。
由此,铁匠终于吐露实情。
去年的时候,马陵道猎场的监苑官确实要求他秘密制作一批形制特异的铁锸与畚箕,并严厉警告不得外传,工料由其提供,完成后亦由其深夜派人运走。
他虽觉古怪,但毕竟监苑官是他的上官,而且又给了他不少好处,便依样打造了。
至于这批工械最终去向及用途,他起初确实不知,但后来又收到了几次监苑官的警告,让他把所有相关的东西都熔毁,他便也渐渐意识到了此事不简单。
虽无确凿证据直接指向除了监苑官以外的人,但最起码,现在的人证、物证,足够顺藤摸瓜查下去了。
小学徒的证词则进一步印证了畚箕的编织确系在猎场作坊完成,时间、地点均与铁匠所言吻合。
口供录毕,画押。
陆北顾连夜整理口供、物证,形成一份完整的奏报,将大名府之行受阻、马陵道猎场发现隐秘作坊、获取关键证据以及猎场派出追兵之事,尽数写明。
做完这一切,陆北顾长吁一口气,多日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疲惫感顿时如潮水般涌来。
这场围绕六塔河余波的较量,至此已取得了决定性突破,证据链已然形成,纵使幕后之人手眼通天,也难以完全掩盖真相。
接下来,便是庙
乱清小说提供了西湖遇雨创作的《大宋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76章 回京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