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招讨军(2/3)
子在这边,那就很显然了,周德兴他们六部兵马已经抵达。
于是,赵怀安边擦着身子,边对赵文忠说道:
“文忠,衙外兵马已经抵达太原了?”
赵文忠早就来了,在看到义父在游泳便没有打搅,毕竟六部兵马抵达并不是一个意外的事,所以他点头回道:
“是的,义父。”
“当时是掌书记迎接的六将,如今兵马已经安顿在晋阳宫外,六叔他们唤我来喊义父回晋阳宫,说大伙都在宫里。”
赵怀安点头,然后由赵虎帮忙穿上了衣袍,随后下令:
“走,回晋阳宫!”
一行背嵬簇拥着赵怀安标志性的驴车,直飙西城。
……
赵怀安一行人刚到晋阳宫,就听见偏殿传来了一阵歌声,细听下,还都是淮西山歌。
赵怀安一听,就晓得是军中淮西子弟在唱歌,没准这会还在酒宴呢。
想到这里,赵怀安将值守在廊庑下的王茂章喊了过来,问道:
“这是谁在唱歌?”
王茂章此前还在艳羡地看着偏殿,忽然见到节帅回来,连忙奔了过来,恭敬回道:
“节帅,六耶带着周都将他们在吃酒,这会是丁都指挥在唱歌,六耶在伴奏,诸将在舞乐。”
赵怀安听了后,没有任何要呵斥的意思,忽然问了一句:
“我记得庖厨的人没上灶吧,他们就干喝?”
王茂章连忙回道:
“有一些肉干、瓜果,还煮了一桶米饭。”
赵怀安摇了摇头,晓得自己平日里都不怎么让厨房开大灶,而小灶又没自己的点头,所以这些老兄弟都不敢吩咐。
他摇了摇头,随后对王茂章问道:
“三郎,你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也觉得,如今弟兄们都有些畏惧我了?连吃酒,都不敢让庖厨开个小灶,弄几个下酒菜?”
王茂章闻言,心中一凛,连忙躬身道:
“节帅何出此言!六耶与诸都将,绝非是畏惧节帅!”
赵怀安“哦”了一声,追问道:
“那又是为何?”
王茂章沉默了片刻,组织了下语言。
他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他和节帅的能单独见面说话的机会是非常少的,所以他每一次的表达都非常重要。
更不用说,这件事涉及了军中一半的元勋都将,他但凡有两句说不好,在军中就不要再想前程了。
于是,王茂章脑子电光火石,抬起头,恭敬说道:
“节帅,这非是畏,而是敬。”
“六耶他们,之所以不敢擅自开灶,并非是怕节帅责罚,而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懂尊卑,懂上下,知道主公是上,他们是下。”
“主公不在,我等身为臣属,便不可逾越礼法。这恰恰是我保义军上下同心,军纪严明之所在啊!”
“依末将愚见,这是我保义军的大幸,是我等的福气!”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然而,赵怀安听了,却并没有露出满意的神色,而是静静地看着王茂章,再次问道:
“尊卑?上下?”
赵怀安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能察觉到的萧索。
“难道,在我赵大这里,就不能只是纯粹的兄弟之情吗?难道,就一定要分出一个上下尊卑出来吗?”
“当年,在川西的时候,我们这些人在山岭逃亡,分食一块干肉的时候,可曾有过什么尊卑上下?”
“当年,在邛水河畔,我们这些人一同冲杀于万军阵中,将后背交给对方的时候,可曾想过什么上下之分?”
“我与大伙,穿的是同一件军衣,吃的是同一锅饭,流的是同样的血!为何,如今我坐上了这个位置,便成了尊,而你们托着我上来的,就成了卑呢?”
王茂章听愣了。
因为他从来没想到节帅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在他的认知中,上就是上,下就是下,没有人会想着自己为何是上,别人为何是下。
但他也确实被节帅这份真诚说得心头火热,节帅的确是重义气啊,追随这样的大帅,一定能有“金杯共汝饮”的那一天啊!
不过他不能顺着节帅的话继续说,因为这要是日后落在有心人那里,就会成为把柄。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再次躬身,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语气,说道:
“节帅,你说的这些,末将懂,都将们也懂。军中老兄弟们更懂。节帅对兄弟们的恩义,便是亲父、亲兄都不能及。”
“但是……”
“末将以前,在社里的乡学读书时,曾听一位老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说,一只兔子,在广阔的田野之中奔跑的时候,天下所有身手敏捷的猎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追逐它。”
“可是,当这只兔子,被人抓住了,放在集市的笼子里贩卖的时候,同样是这只兔子,却再也没有人,会去和它的主人争抢了。”
赵怀安看着王茂章,没有说话,示意他继续。
“那位乡老说,这就是名分的道理啊!”
“田野里的那只兔子,因为它没有主人,它的名分没有定下来。所以,人人都想得到它,人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去争抢它。”
“而集市里的那只兔子,正是因为它的名分已定,它已经有了主人。所以,所有的人,便都安分守己,不敢再生出觊觎之心。”
说到这里,王茂章第一次抬起头,目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三十四章 :招讨军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