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招讨军(1/3)
河中的事情并没有让赵怀安多思虑,因为很快事态的变化就已经不可收拾了。
乾符四年,八月,河中军乱,逐节度使刘侔,纵兵焚掠。
以京兆尹窦璟为河中宣慰制置使。
对此,赵怀安安兵太原,在军乱的第一时间就巡境,随时准备南下河中保护饷道。
可这一次朝廷比他预想的还要快,军乱之后第三天,当时的京兆尹窦璟在三千神策军的护卫下车驾过河,直达河中府。
这窦璟是此前河东节度使窦澣的哥哥,其能力其实要比他弟弟窦澣还要弱不少,但在这一次的军乱中却获得了更好的名声。
原先赵怀安对王溥说的预病和末病的道理还有几分保留的话,在看到这窦家两兄弟的遭遇就有了比较深的感受了。
当时窦澣作为河东节度使,在李克用斗鸡台之变后就开始整饬军防,并且调动河东土团北上代州。
但他没想到代州土团会哗变,还杀了当时慰问的都虞候邓虔。
在遇到这一情况,窦澣实际上是非常有胆识,也很果断。
第一时间就亲自出面慰问乱军,这份胆识是非常强的,毕竟就在前一刻这伙乱军还将邓虔给剐成了骨架。
而他竟然还敢出面去慰问,赵怀安当时听了后,只觉得这窦澣是真有胆量。
然后这人还非常果断,他晓得土团其实就是要闹饷,可河东府库没钱,那怎么办呢?他直接就像河东的豪商借贷,然后把钱给发了。
如此迅速平息了兵乱,没有让河东的牙军跟着一起乱。
因为从日后后任节度使的遭遇来看,当时的河东牙兵实际上同样矛盾很深,所以当时土团处理不好,是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的。
甚至很可能就会让北面的沙陀人有机可趁。
而后面他将康传圭布置在代州雁门县,又可谓是神来之笔。
后面沙陀人之所以顿兵代州最后无功而返,就是因为康传圭死守代州,可谓一将之功,改变战局。
而调度这一切的窦澣本该获得更好的赞誉,却被朝廷公卿们认为是软弱不才,所以直接褫夺了他的节度使之位,彻底断送了政途。
现在再看他弟弟窦璟处理河中军变,就能发现此人实际上能力是很一般的。
河中牙兵已经驱逐了节度使刘侔,又纵兵焚掠,但窦璟来了后,只是将参与军变之人全部赦免,然后用带来的军饷大肆犒赏。
这种事情虽然把事情暂时给压下去了,但这种处事不公的行为,只会让牙兵此后更加肆无忌惮。
试问,驱逐节度,大掠全城,最后不仅无罪,还有封赏,这谁会不愿意去做呢?
这一刻,赵怀安有点对此前李侃在大明城前说的那句:
“朝廷的体面是我李侃丢的?不是满朝公卿早就丢干净了!”
是啊,这个朝廷的体面真就是那些尸位素餐,为了门户私计的公卿们给丢光的。
后面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被安抚的河中军牙兵各回本营,这件事就和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至于窦璟其人,一时间被赞为贤臣。
他和他哥哥的结果对比,让赵怀安再一次确定,朝廷的确不识人,无怪乎天下有识之士现在都聚集在各藩幕府。
这把三流货色当一流看,你说能搞好大唐吗?
不提赵怀安对朝廷的鄙夷,随着河中和太原的通道一恢复,朝廷的使者驰奔太原,向赵怀安传召。
诏书中反复就是一个意思,你赵大该出兵了啊!
这夏日不耐战,可这都已入秋,秋高气爽了,怎么还不出兵?
赵怀安当时接了诏书中,随手就揣进了衣兜里,然后对着那使者笑道:
“如今才是八月,我保义后军还未抵达,就算到了,也要再修整。等九月秋高气爽,我定带着行营诸军一并北上。”
说完,赵怀安忽然就问道:
“不晓得朝廷对朔州的行营大帅李招讨有何命令呢?”
那使者脸一白,最后支支吾吾了一番,连夜返回了河中。
对此,赵怀安只有冷笑。
实际上他早就晓得行营招讨使李琢除了和沙陀人一直相持之外,并无其他动作,而很显然,朝廷那边也肯定是催促过这个李琢了,但显然此人有自己的节奏。
总之,至今也没有出兵。
如此,赵怀安更就不能着急了,至少得等这个夏天过去吧。
……
这一日,赵怀安照旧在游泳。
自找到这处游泳地方后,赵怀安几乎隔几日就会来这游泳,强身健体的同时,也避开暑气。
当他游完了上岸后,忽然就感觉到了一丝凉意,原来秋天不知不觉就这样来了。
正要去披毛毯,赵怀安就看见义子赵文忠在恭恭敬敬地跪在那里。
他们兄弟几个此前是和赵六他们呆在晋阳宫在等周德兴、韩通部、高仁厚、郭琪、陆仲元、李重霸六人。
之前他们六人已经提前汇报了行程,就是今日会到。
本来第二序列的兵马很快就能到的,但后来赵怀安在晓得河中的危情时,就让这六部暂时停驻在潞州,一旦河中有事,他可以让第二序列兵马直接从东面杀入河中,与他北面本兵夹击叛军。
但现在朝廷明显姑息河中兵,如此赵怀安虽无奈,但也只能让周德兴他们先北上太原来汇合。
所以此刻义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三十四章 :招讨军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