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5.6万颗的银河网络!卫星电网!超级美金再现!(2/3)
科技等多个方向,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绝对是稀缺的复合型人才。
想到这儿,林茂业忍不住瞥了陈延森一眼,心里暗暗吃惊:这样的顶尖人才,居然也被他挖来了?
可他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在航天领域的地位,其实比西蒙高得多。
连他自己都选择加入云鲲,西蒙会被吸引而来,本就不足为奇。
几人简单寒暄后,廖士哲拖动鼠标点击了一下屏幕,画面中的模型突然亮起无数银色光点,如同撒在黑色丝绒上的碎钻。
光点瞬间连成一张立体网络,覆盖了从北极圈到南极洲的每一个角落。
他指着南美洲上空的一片光点介绍道:“这里是我们规划的赤道上空卫星密集区,能为亚马逊雨林地区提供稳定通信,解决当地科考队和原住民的网络需求。”
西蒙凑近屏幕,目光落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上空的光点上。
他忽然想起去年去肯尼亚考察时,当地牧民还在用卫星电话联系外界,通话质量时好时坏。
“如果‘银河矩阵’建成,网络延迟能降到多少?”他忍不住地问道。
“目前模拟数据是15毫秒以内。”陈延森接过话头,继续说道:“激光通信技术能实现卫星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再加上地面接收站的优化,完全能满足视频通话、在线办公这些基础需求,不过具体参数如何,还得等实际产品做出来才能确定。
大家应该都清楚,实验室里的参数和实际应用阶段的表现存在巨大的差距。”
就拿锂硫电池来说,欧美地区的电池研发实验室,在固定温度等理想条件下,能将电池能量密度做到每公斤400瓦时。
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下,能量密度顶多只能达到300瓦时的水平,且循环寿命仅有200多次。
看似与第一代深蓝电池的差别没多少,实则差了十万八千里。
换句话说,实验室数据和现实应用之间的差距,往往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再比如华芯国际,两年前就对外宣称能制造28纳米芯片,可后来一提到量产问题就沉默了。
“老板说得对!我在欧洲航天局参与过低轨卫星项目,最清楚理想参数和实际应用的鸿沟。
譬如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实验室里能把定位精度控制在0.1度以内,但考虑到太空中的太阳辐射、空间碎片撞击,实际在轨精度可能要放宽到0.5度,还得预留冗余设计。”
林茂业点了点头道。
陈延森听后补充道:“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前把这些差距纳入规划里,就拿天地传能系统来说,算了,还是叫卫星电网,听着更顺口。
实验室里测出来的电磁耦合效率能到45%,但我们在模拟系统里,特意按38%的下限来设计网络覆盖,便是为了提前应对大气扰动、云雨遮挡这些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银河网络与卫星电网,才是陈延森成立云鲲航天的核心初衷。
前者负责构建并控制全球通信网络,后者则专注于实现远距离电能传输。
但就目前而言,他手里也只有一套看似可行的方案,至于最终能否成功落地,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用这套方
乱清小说提供了今月曾经照古河创作的《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716章 5.6万颗的银河网络!卫星电网!超级美金再现!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