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庞太师与司马光(3/3)
乃至整个河东路前沿的民生农耕、粮草储备、军队士气、武备整饬等情况,归来后详实报我。”
“谨遵相公指点。”
司马光郑重应诺:“在下定当亲历险隘,细察毫芒,审度地势之利、攻守之便,绝不敢以臆测代替实察,必使相公能据此做出万全之策。”
“嗯,我自然信你。”
庞籍与他说完正事,问道:“对了,最新的邸报看了吗?”
“看了。”
司马光正襟危坐,答道:“邸报上只说因六塔河旧案余波,贾枢相用人不明受了些处分,具体内情尚不清楚,还请相公指点。”
“贾昌朝被贬为权知枢密院事,削去了同平章事的相衔,还需闭门思过百日,表面是因他荐举的大名府通判孙兆牵涉构陷流言,他需承担连带责任,然实则却是与文彦博政争之结果。”
庞籍放下茶盏,说道:“贾昌朝此人,机巧有余而持正不足,与韩琦素来不睦,如今他在枢密院权柄受限或许并非坏事韩琦为人刚直,通晓边事,在枢密院那边少些掣肘,我们这边或许也更能施展开拳脚。”
庞籍与韩琦关系还是不错的,两人当年在西北前线共事过,都是大宋难得知兵的文臣。
司马光若有所思道:“如此说来,西府格局将有变动,只是贾相经营日久,此番虽受挫,恐不会甘休,日后朝中波澜恐仍难平息。”
“是啊。”庞籍叹了口气,“庙堂之上,风云变幻,谁又能长盛不衰呢?”
“对了。”
庞籍话锋一转,忽然问道:“你可留意到今科状元陆北顾?”
司马光点头道:“陆北顾连中四元名动天下,下官岂能不知?听闻他殿试后授官殿中侍御史里行,此次大名府之事,他似乎也是关键人物?”
“正是此子。”庞籍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我听说,此番查案,他不仅胆大心细,在大名府贾昌朝的地盘上硬是撬开了口子,拿到了关键证据,更难得的是,面对禁军围堵,竟能临危不乱,以智脱身而且返京后首次上疏,便直指时弊,言辞犀利,切中肯綮,连官家都为之动容,如此年少成名而不骄,身处漩涡而不惧,颇有本事,实乃智勇双全之才。”
司马光认真听着,他对有才学、有气节的士大夫向来敬重,便道:“相公如此推崇,想必此子确有过人之处,若真能持身以正,心系社稷,实乃国之栋梁。”
“朝廷正值多事之秋,亟需你们这等年轻有为、敢于任事之辈。”
庞籍又道:“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如此锋芒毕露,恐已得罪不少人,前路未必平坦……且看其日后如何自处吧。”
两人又聊了聊最近朝中发生的事情,庞籍一如既往地给司马光详细分析了其中的门道,让司马光又多了些对庙堂之事的理解。
“好了,此番前往麟州还是较为紧急的,早日启程吧不过塞北春迟,风沙犹烈,路上要多穿些衣服,保重身体。”
庞籍叮嘱后,又亲自写了文书。
他以河东经略使的身份,给司马光调了经略司直辖的一千精锐禁军随行护卫。
当然,名义上是河东经略使司为了应对麟州方面日趋紧张的边境局势而增兵,司马光不过是恰好与之“同行”而已。
司马光自是感激不已。
毕竟,他一个并州通判,去麟州出公差实地勘察,正常来讲给他配几十个兵丁就够了,庞籍此举完全是担忧他此行的安危。
“多谢相公,下官告辞。”
司马光再次行礼,而后转身退出值房。
望着司马光离去,庞籍深邃的目光重新落回案上那封文书上。
庞籍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先后担任过陕西体量安抚使、鄜延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狄青、周美等名将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对夏军略方面,可以说整个大宋都没有哪个文官敢保证就比他更加谙熟。
庞籍深知,在宋夏对峙的这盘大棋局中,麟州方向的任何进一步动作,都很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而司马光的勘察结果,将成为他是否落下这关键一子的最重要依据。
乱清小说提供了西湖遇雨创作的《大宋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85章 庞太师与司马光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