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就决定是你了(2/3)
使持密旨查案,权限不明,过程不透明,极易被有心人利用,罗织罪名,制造冤狱,届时不仅文、富二相难脱干系,恐怕整个河北官场都要掀起大狱,动荡不安。”
“不错!”
吴中复说道:“即便要查也应该这样,由朝廷明发诏旨,派遣中枢官员与地方有司协同查案,以示公允,避免中使擅权,酿成祸端。”
“此事关乎重大,非比寻常。”
欧阳修语气沉缓:“表面是查勘流言、名讳犯忌等虚妄之事,实则牵动河北官场乃至庙堂格局。正使人选,须得胆大心细,既能顶住压力查明实情,又需懂得权衡分寸,避免被人利用,掀起不必要的波澜。”
陆北顾听着两位上官的讨论,心里也在分析着。
这场围绕六塔河案余波的调查水很深,而御史台身处漩涡之中,显然是难以完全置身事外的。
不过他倒也不是很紧张......因为从正常角度来讲,离京去河北主持调查一事,怎么也落不到他这个刚入职的新人头上吧?
这种事情,即便欧阳修不方便亲自前往,也应该由经验老道的吴中复带队才对。
然而。
欧阳修思忖片刻后,目光先是扫过吴中复,最后却落在陆北顾身上。
“——所以,就将此事交由陆御史吧。”
陆北顾闻言差点把下巴给闪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没问题,可这降的也太快点了吧?
欧阳修看着他吃惊的表情也笑了,然后问道:“怎么?此番赴河北查案,固然艰险,却也是难得的历练之机。陆御史不愿担此重任,为我御史台,为朝廷,走这一趟?”
“愿意!当然愿意!”
陆北顾连忙道:“只是方才听到中丞将此重任交于下官有些吃惊......承蒙中丞信重,下官虽才疏学浅,也定当竭尽全力,赴河北查明实情,不负台宪之责!”
“好!这就对了嘛!”
欧阳修抚掌,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老夫果然没看错你。”
吴中复这时候方才给陆北顾解释道:“这种调查,中丞级别太高,去了是坏规矩的,本来应该我去......不过我手上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正在准备,实在是无暇分身,故而只能辛苦你了。”
“知道,吴御史的大事要紧。”
吴中复很坦承,陆北顾也应得干脆。
这段时间吴中复确实很忙,虽然不知道具体在忙什么,但估计肯定是有新的大动作。
欧阳修把文书递给了陆北顾,示意他好好看看。
“记住,此行首要在于查明所谓‘流言’之源起与虚实,特别是村落名讳、器物形制等细节,需实地勘验,走访乡民,务求确凿。”
随后,欧阳修又叮嘱道:“至于工程本身得失,已有定论,非你此次查案重点,不必深究,以免节外生枝......遇有疑难,可多与刑部派的副使商议,亦可随时派人呈文台内,由老夫代为上禀。”
“下官明白。”
陆北顾一边看,一边郑重说道。
他把手里那份本来应该给吴中复的《邸报》顺手放到了欧阳修的值房里,出来之后,心情还挺沉重的......这可不是什么镀金的差事,而是正经趟浑水去了。
他回到自己的廨署,再给吴中复送了一份《邸报》之后,重新拿起那份文书,翻来覆去地研究。
“庙堂之争,如同暗夜行舟,稍有不慎,便有倾覆之危啊......”
陆北顾喟叹一声,也有些无奈。
坏消息是,他这只小舟刚刚启航,就已被卷入了这深不可测的漩涡边缘。
好消息是,文书上写的是明天早晨出发,他还有大半天的时间进行准备。
而这趟虽说是出京去河北的差事,但其实目的地澶州并不遥远,从开封府往东北走就是接壤的滑州,然后继续往东北走就是澶州地界了。
其实就相当于重走了一下当年真宗御驾亲征的路线,这段路全程才二百多里......
这天晚上,陆北顾先是去拜访了一下宋庠,询问宋庠对他此行有何建议。
在得了宋庠面授机宜之后,随后回到澄明斋收拾出差要带的行李。
翌日,天还没亮,陆北顾就坐着自己新买的马车向城北偏东的景阳门驶去,由黄石负责驾车。
景阳门下,刑部派遣的副使崔台符已经提前在等他了。
此人年近四旬,面容瘦削,目光犀利,一看便是精明干练之人。
崔台符行礼问道:“可是陆御史?在下审刑院详议官崔台符。”
“正是。”
陆北顾拱手还礼:“崔详议久候了。”
他注意到崔台符身后有一辆装载着文卷箱笼的骡车,显然是准备周全。
两人相互见礼,寒暄几句后,陆北顾对其有了大概的了解。
崔台符,字平叔,明法科出身,专门搞刑名的,先后担任过大理寺详断官、审刑院详议官,现在差遣还在审刑院,但官职在刑部挂着,所以名义上是刑部派来的......听着有点乱是不是?
实际上,审刑院是太宗淳化二年成立的,最初旨在加强官家对司法权的控制,所以取代了刑部在司法系统里的核心地位。
但问题是,刑部的
乱清小说提供了西湖遇雨创作的《大宋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68章 就决定是你了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