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招降(1/3)
横野塞外,冒了点绿意的草甸上,到处都是洁白的帐篷。
自恒山口外一战而败,李国昌就带着残余的数千沙陀人在这里过冬。
这一年的冬天很冷,没有了如壁恒山的遮挡,北方大草原吹下的朔风让他们久违地感受到了残酷。
自拥抱入大唐的怀抱后,沙陀人就已经很少再有这样的极端体验了。
而这一个冬天,让所有沙陀人都意识到了一个他们此前从未想过的事情。
那就是,原来生活的美好从来都不是那么理所应当,而是早早就有一部分为他们负重前行。
虽然成为朝廷的雇佣兵,让这些沙陀人失去了自主,却也给了这些游牧部落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所以,在这一个冬天,大部分沙陀人啼饥号寒地拥挤在横野塞内,他们从来没有一刻,不想念着过去。
但同样的风霜雪剑,有人是回忆着过去,而有的人却在想着未来。
……
在一处稍微平整的草甸上,李嗣源正在看着一群年纪不过十岁的少年,正抱着马脖子,来回驰骋。
他们的不远处,竖立着一排箭靶,这些少年骑士每一次兜马到附近,都要射出手里的箭矢。
虽然大部分箭矢都射中了箭靶,但依旧有很多箭矢无力地坠下了地。
没有办法,沙陀人的中间部分如今已经全部武装,而这些还未成年的沙陀少年,也被组织起来,接受严苛的训练。
他们沙陀人之所以远胜那些草原部落,除了他们有足够的唐军装备,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其他草原部落少有的纪律性。
而现在,这些少年就在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只是这些人气力未长成,依旧还不能形成战斗力。
毕竟也没几个能如李嗣源和李存孝一样,少年时代就已经武艺超绝。
而李嗣源就这样静静地看着,没有说话,脸上也面无表情。
只是在他的内心中,却已充满了无尽的忧虑。
从此前义祖和义父的交流中,李嗣源已经清楚,现在的沙陀人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大难临头,只是因为南面的保义军和东面的卢龙军似乎都在保留着实力。
但西边的吐谷浑人却不是这样。
草原人向来就讲究赶尽杀绝,因为敌人就和野草一样,如果不能彻底拔掉,那么他们就会在春天的时候出现,袭击自己的草场和牲畜。
而已经夺得代北草场的吐谷浑人早就和沙陀人是不死不休的关系。
那个赫连铎又是一个宿将,也随唐廷多年转战,更是阴险狡诈。
如今冬天过去了,整个代北地都要迎来春天,那些吐谷浑人一定会在这个时候袭击他们。
现在他们沙陀人就剩下了三千多人在横野塞,然后六千多人在雄武,以往雄于代北的沙陀人就剩下了这么些了。
其实这倒不是他们真战死了那么多,而是草原部落从来就是这样的。
当你强盛时,会有无数中小部落围绕在你的身边,恨不得也是沙陀人。
可要是你显露出败迹,除了核心的血亲部众还会继续追随你,大部分部落都是帐篷一收,牛羊一赶,骑着马就跑路了。
所以眼前这种局面,沙陀人还能维持一个万众的规模,属实已经是这个族群有荣誉和凝聚力了。
但这点实力在群狼环伺中,还是不够看。
所以李国昌让李嗣源将族内的孩子们也集合起来,加入训练,就算短时间不能上战场,但也要让这些人承袭他们沙陀人的武风。
这样就算沙陀人真要走向覆灭了,有这些孩子在,沙陀人就依旧有希望。
就在这时,旁边有人指着西南方,大喊:
“有车队!”
李嗣源抬头望去,只见一支车马队正从南方缓缓靠近,其中护送他们的,是游奕在外围的巡哨。
一支骑队举着旗帜和马槊奔了过去,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最后一支骑队将他们给扣在了塞外的棚子下,一些骑士则奔马冲进塞内。
李嗣源看到那支车队上挂着旗帜,但因为不认识唐字,所以不晓得是什么,但他认得出,这是一支唐人的队伍。
这些人来干什么?
就在此时,一名义祖身边的牙兵,从塞内驰奔出来,向着他的方向跑来。
那人一靠近,就躬身禀报道:
“大太保!老帅有令,命太保即刻回帐议事!”
……
横野塞,中军大帐,气氛异常的凝重。
李国昌端坐在主位之上,皱眉沉思着。
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他的身体似乎已经恢复了不少。
但那双浑浊的眼睛里,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霸气与锐利,只剩下了一片深不见底的疲惫与苍凉。
到他这个年纪遭遇这样的大败,的确对于李国昌的心气有巨大的打击。
在他的下方,分列着李克宁、李存孝等一众沙陀核心将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沉重。
此时,李国昌从思虑中走出,随后缓缓开口:
“都说说吧,朝廷的使者已经到了塞外。这一次,是打,是和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六十四章 :招降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