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宫闱(2/3)
朝基本都是授予给一些德高望重的元勋重臣,或者已故功臣追赠,仅仅是个荣誉。
而且就算是这样,国朝的三师也是不常设的,多数都是空缺在那边。
当然,在正一品种,也有个例外的,那不仅是有权力,那是相当有权力,它就是天策上将,掌全国军事谋划、统领天策府属官,拥有“置官属、掌兵权”的实权,甚至可与太子分庭抗礼。
但这是当年太宗皇帝的潜邸之位,在太宗皇帝登基后,就被废除了。
所以,九品三十阶中,正一品的部分基本就去掉了。
而从一品的情况也是差不多的,它有三个,分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名义上“掌教导太子”。
但在实际上,国朝的太子教育基本是由太子詹事、太子左庶子来负责。
所以这三个官职也基本是荣誉头衔。
之所以,国朝如此轻一品,实际上也是吸取汉代三公专权、隋代权臣篡国的教训。
所以在官制设计上刻意虚化一品官职能,将实权下放到三品以下职事官。
如国朝最高行政权就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掌握,即中书令、侍中、尚书令,还有后来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些都是正三品的职级。
也就是说,做到正三品,你就已经是大唐的顶层大佬了。
而军事权这块稍微有点变化,就是朝廷这边是掌握在正三品的兵部尚书手里。而边地的节度使或者大藩节度使,那是从二品。
这样搞的结果就是,可以避免中央出现权臣来威胁皇权,当然,也的确,大唐的权臣是没见几个,权宦倒是一抓一大把。
这就是政治制度设计常有的后果,那就是按着这边,浮起那边。
不过这种荣誉头衔也的确有个好处,那就是能对元勋、功臣有个体面的退场。
就如同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被授予太尉,但逐步解除其朔方节度使兵权,让他以一品荣誉官身份入朝议事,既保全其体面,又消除其对皇权的威胁。
所以当正三品就已经是权力的高峰时,从四品的官阶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周敬容现在从此前的正五品升到从四品,虽仅差“半阶”,但却是从中层官僚转向高层官僚的一个分水岭。
无论是权力还是仕途天花板那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正五品以下,那还是被动执行命令的中层僚属,而从四品,那就是可以进入核心圈里,能参与政策讨论的级别了。
也正是如此难得,所以无论是内朝还是外朝,九成九的人这辈子都不会越过这道坎的。
这基本就是天堑。
而本来,以周敬容的背景,他十辈子努力,都越不过这道坎的,因为他不是宦官家族出身。
但他现在越过去了!还是继续在内廷核心的内侍省,掌握着核心的核心,掖庭,掌大明宫之宫人。
为何他现在有这个运道?全是因为有个大人物点了他,扶着他上了青云。
她就是现在的永福公主。
以前周敬容还不知道为何会被永福公主赏识,可去年后,他就晓得,原来一切恩赐在背后早就标好了价格。
他是万万没想到,永福公主竟然如此大胆,她,她竟然有孕了。
去年的时候,他在帷幔外,被永福公主吩咐要保障永福宫内外的人手时,他才晓得公主竟然怀孕了。
当时他吓得直哆嗦,忽然他就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在乾符三年六月进宫的赵怀安。
他只要稍微估一下时间,就发现,公主的肚子和六月正好顺上,而且他还能确定一点,那就是那个赵大入宫打马球的那天,这狗玩意是留宿在大明宫的。
再联想到,那天他们在天街复道上,正好碰到了永福公主,又想到那天他们二人当众跳舞,这这这,肯定没错了。
想到这里,周敬容莫名地释怀了,那就是咱们大唐的公主,好像做出这样的事来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不管内心如何腹诽,周敬容还是按照永福公主的吩咐,开始为公主掩护。
除了她自己不出宫外,周敬容将这边的宫人全部换成了自己的心腹,可以说是用十二万分的小心来掩盖这个秘密。
这样的掩藏一直到了乾符四年的四月,公主终于生了一个孩子,万幸是个女孩。
而公主也很聪明,这段时间一直在弄一些佛经之类的东西,让陛下他们以为公主皈依了我佛。
所以在生下孩子后,公主直接以为朝廷祈福的理由,出宫了,并入了一个小寺。
本来,周敬容以为这件事终于结束了,他也算是报答了公主的提携之恩了。
可万万没想到,今日陛下忽然问起了永福公主,要她回宫吃元旦家宴。
这下就糟糕了。
虽然已经过去了八个月,但公主还没恢复到以前那样,她那样子,陛下看不出来,可那些命妇们是一眼就能发现公主刚生产。
所以,自得了陛下的命令后,周敬容就愁容满面,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带着这份忐忑,周敬容沿着雪光映衬着的宫墙,披着大氅,碎步前进。
一路上都是扫雪的宫人,他们每一个见到周敬容后,都是弯腰问好,以往这种排场,准会让周敬容的内心得到巨大的满足。
可在今日,他只有伤心,因为今夜以后,他最好的结果也是去扫茅坑。
忽然,周敬容想到了一个办法,抿着嘴,踱了两步,最后将自己的义子周行义喊了过来。
周行义是内侍省分来的执事小黄门,因为办事伶俐被周敬容收为义子。
但最重要的是,这个周行义是淮西寿州人,他莫名因为这个原因,将此人收为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五十七章 :宫闱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