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太原(3/3)
安带着保义军终于从洛阳过河阳,进入了昭义境内。
保义军五千大军在高原上逶迤向北,很快就到了昭义潞州最重要的城邑,上党。
上党,上党,与天为党,可见其高巍也。
此时,赵怀安在四驴战车上远眺着前方的上党,细细打量这座洛阳北门户,不禁涌起了一股别样的豪情与感慨。
赵怀安这一路北上,实际上就是作为观察团的角色,来细细考量北地的情况的。
日后北伐,他有这样一层经历在,对于日后的战事也更有把握。
此前他在洛阳之北的河阳三关,有天下要害的感慨,而在到了上党,同样又有此番感慨。
以中原为核心的整个地区,不愧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天下雄邑何其多啊,而且每一个都特别重要。
就眼前的上党来说吧,坐落于太行山巅,地势高亢,可西望汾河,东扼滏口,南控中原,北瞰幽并。
无论哪朝哪代,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中原来说,得上党,则可凭高据险,俯瞰河北,威慑幽燕,成为一道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坚不可摧的屏障。
而一旦失上党,则太行天险将门户洞开,河北之地将无险可守,河东的铁骑,便可长驱直入,直捣黄龙,威胁洛阳与长安的根本。
所以赵国据此以抗秦国,汉末,袁绍据此以抗曹操,到了南北朝时,这里更是北齐高氏发家的龙兴之地。
正是因为此地如此重要,赵怀安更是在细细审视着此城的细节。
整个上党城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所以整个城池都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形状。
而且,城墙并非是平原城池那般方正的砖墙,而是用本地特产的巨大山石垒砌而成,显得格外厚重。
墙体之上,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和历次战争留下的创伤,可依旧在无数战火中屹立不倒。
上党城的四角都建有高大的角楼,其上旌旗招展,隐约可见有士卒在来回巡逻。
城墙之上,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一座凸出的马面,可以为守军提供侧翼的火力支援。
护城河虽然不甚宽阔,但却引来了山上的活水,水流湍急,清澈见底。
此刻,上党城的城门,正紧紧地关闭着。
城头之上,人影晃动,显然他们也看到了城外的保义军,整个城池,都进入了一种高度戒备的状态。
对此,赵怀安并不感到意外。
昭义节度使李钧刚刚战死沙场,而新的节度使又在太原。
所以如今的昭义镇,群龙无首,人心惶惶。
他这个奉旨北上的“代北行营副招讨使”,在这些牙将的眼中怕也是趁火打劫的人吧。
其实,赵怀安还真有点想进上党看看,但现在他要急着去太原。
目前诸藩兵都在往太原跑,如义成、忠武、昭义、河阳兵都将要在那里集结。
这一方面是因为北都地势较周边平坦,利于军队集结,又位于南北大通道上,便于向北方各防御关口发兵;另一方面是因为北都军资丰富,可以供养这些大军。
所以刚刚,赵怀安只是让人去上党城下,让城内送一批粮草出来,他就准备继续向太原开拔。
就在这时,一队背嵬匆匆从前面本来,为首的正是他刚刚喊去要粮的李思安。
其人怒气冲冲地奔来,落马后对赵怀安禀告道:
“节帅,那些昭义兵,不愿意给咱们粮!”
赵怀安纳闷,问了一句:
“你没和他们说,我们是北上太原的保义军吗?”
李思安点头,气愤道:
“说了,但那些人说,他们昭义的麦子只给昭义兵吃!没咱们南兵吃的稻米!”
听了这话,赵怀安的眼睛眯了起来,再次盯着前方的上党城,有了新看法。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一十八章 :太原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