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斗鸡台(2/3)
借这次好好敲打一下沙陀人,最好是压制住沙陀人,不给他们囤积粮食的机会。
但他根本想不到,这些沙陀人早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也早就不甘心困在小小的大同盆地了。
再加上,李克用去了一趟长安后,受到了赵怀安的刺激,更是坚定了他要自成节帅的决心。
所以自回了云中后,他就开始想着如何夺取大同,以为根基。
时人多以为大同边塞,必是苦寒之地。
但实际上,对于沙陀人来说,这的确是一处天选之地。
首先这里自古就是藩汉杂居之地。
汉人、突厥、吐谷浑、粟特、契苾、鞑靼、回纥、党项、契丹、奚,都生活在雁北一带,民风彪悍,气俗尚武。
而且因为它在帝国北疆防御的地缘关系,大唐在这里布置了密集的军镇。
其中就有奉诚军、遮虏军、清塞军、横野军、岢岚军、静边军、天成军、天宁军、天安军、石岭军、代北军、怀柔军、安塞军、安边军、忠顺军、博野军、归义军、振武军。
以上十八个军镇就这样分布在大同盆地地区,拱卫着帝国北疆。
而更怕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代北地区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别看雁北地区的云、蔚、朔三州地处偏隅,但是,因为屯田和铜冶的发展,它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
从国朝前期开始,云、蔚、朔三州是屯田的重要区域。
其中大同军四十屯;横野军四十二屯;云州三十七屯;朔州三屯;蔚州三屯。
而到了现在这会,代北地区的屯田还要更庞大些。
元和年间的时候,代北地区饥荒,朝廷一方面赈灾,一方面开始大规模开垦营田。
东起振武,西逾云州,极于中受降城,凡六百余里,列栅二十,垦田三千八百余顷,岁收粟二十万石。
这就是代北的实力。
而且它不仅有粮,它还有钱。
当时河东道是国朝最主要的产铜地,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一半,而蔚州就是当时最为主要的铜产地。
除了有铜,它还有盐,其一年可得四千石盐,虽然与河东盐池没得比,但足以自用了。
当然,代北实力如此坐大,其背后和河东藩镇衰落是分不开的。
从唐前期开始,河东就是整个太行山以西最重要的节点,西北诸军的粮谷全部仰仗河东,所以才有了在雁门设代北水运使院,那段文楚头衔才有一个代北水陆发运。
但到了后期,尤其是元和以后,河东经济衰落,自顾不暇,渐无余粮可供他镇,甚至连河东自己都需要朝廷济送。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加便宜,甚至自带干粮的沙陀兵就成了边将们的现实选择,因为本道兵实在养不起。
而当时,大同地区因为灾荒的原因,因祸得福开始垦出大片营田,年收二十万石粮,一下子就有了自给自足的能力。
原先大同地区兵多,但是粮少,要靠河东输米,所以自然不担心它作乱。
现在因为河东经济不行了,边将们越发开始重用沙陀人这些胡人,使得他们在代北地区做大,又因为这里大垦,粮食可以自足了,现在朝廷连制约代北的手段都没有了。
如此,这就是使得代北地区变成了兵马又精又多,又有粮有钱。
这是什么?这就是天赐的王霸之基。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对此一清二楚。
在雁北地区,他们在经济上,日渐独立,可以实现军粮自给;政治上,形成了番汉联合的利益共同体,也就是代北集团。
军事上,云州北靠大漠、西接振武、东临雄藩,是沙陀平定雁北,南下争雄的要地。
现在朝廷又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往中原和荆襄,围剿草军,这种大势在前,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沙陀称雄雁北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后段文楚就将这东风送来了。
当段文楚克扣军饷,从而引起军士的怨怒时,云中沙陀兵马使李尽忠派遣牙将康君立秘密到蔚州劝说李克用起兵,除掉段文楚取而代之。
然后当夜,李尽忠就率牙兵攻入云州城,抓获段文楚及判官柳汉璋,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蔚州召李克用入城。
李克用得到消息后,当即在军中搞舆论,让边校程怀信、康君立等十余帐,日哗于李克用之门,请共除虐帅以谢边人。
有此名义后,军众大噪,拥李克用上马杀往云中,兵马至万人,屯于斗鸡台下。
次日,李尽忠派人向李克用送上云中防御使的符印,请他为防御留后。
又明日,押段文楚等五人至斗鸡台下,李克用命令军士将其凌迟处死,然后用马匹践踏其骸骨!
第三日,李克用入防御使衙署,坐堂办事。
至此,沙陀人反,代北一日变天。
……
而当李克用杀害段文楚的消息传到长安后,引起朝廷上下的一片震惊。
尽管当时地方藩镇节帅被部下驱逐或杀害的事件频频发生,朝廷也正面临着草军的打击而“皇威不振”。
但像李克用这种公开犯上作乱,并且凌迟朝廷节度使的行为,还是不能忍。
当时,李克用按照当时的传统,由云中将士向朝廷上表,请求任命自己为帅。
但小皇帝断然拒绝,这个时候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来表了。
他说请求朝廷尽快任命大同军防御使,并说若李克用违命,自己请命亲自率振武镇兵进行征讨,终不能因为爱一子而有负于国家。
言之凿凿,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三百八十三章 :斗鸡台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