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赴战(1/3)
要打仗了!
当高使相和赵节帅两人狼狈回到大营,当营内的保义军突骑和淮南突骑狂飙出营,驱逐草军突骑。
当双方在草甸上来往追逐,留下一地尸体和战马。
淮南、保义两军,无论上下,只要稍有常识的都知道,大战要开始了。
但这个开始直到又过去了十日,都还没有来临,眼见着时间就要进入到了乾符三年的十一月时,无论是敌我双方,都依旧在对峙着。
但刚到十一月一日,保义军忽然接收到了军令,全军拔营向南,沿着举水东岸一日便行十五里,随后就地安营扎寨。
而于此同时,淮南军也紧随其后,就在保义军的北侧沿着举水一字扎营。
在他们的前方,那条举水大河上,已经停泊满了淮南军的水师大舰。
显然高骈从草军那边得到启发,也决定利用身边的这条举水作为补给线,将水师开来,既可以方便大军补给,也可以作为大营的第一道防线。
现在保义军和淮南军扎营的这块地方是一处河湾地。
它的西侧就是那条直通长江的举水,而在它的南面则是一条东西向的河流,叫杀河。
换言之,此时淮南军和保义军的营地就宛如城池一样,举水和沙河就是他们的护城河。
就地扎营后,附近一直在水泊、山野观望的黄州土团众,开始纷纷投奔到淮南军的大营。
不用赵怀安提醒,淮南军那边就将这些人单独扎在一营,以防其中有草军内应。
这些人不过是小插曲,任何大的决战,总会有一些自带干粮的乡野土豪投军。
他们有的是渴望建功立业,有的就是在混乱中发一笔财。
当然,更多的土豪这会都在小心翼翼地匍匐在战场外围,如同鬣狗一样,等着两头巨兽分出胜负,他们再一拥而上,吃点腐肉。
这些人自不提,无论是淮南军还是保义军都不在乎,因为这会战云已经越发密布,此前一直龟缩在江北连营的草军,竟然也选择了出击。
他们并没有直接向着淮南、保义二军来,而是沿着倒水北上,也同样选择在倒水西岸扎营,位置还和唐军正相对。
换言之,此时双方在研判战场形势后,开始微调着军队的部署,皆不约而同选择了东西面的决战方向。
此时战场形势已经变成了,倒水和举水这两条北南向的入江河流,将鄂北战场分割成了三块。
其中西边一块是草军主力大营,从长江边一直向北蔓延十余里,根本望不到头。
然后是东边一块,其中营地最广的是北面一片的淮南军,而营地稍小的,则是南面的保义军。
至于两河中间的河滩地,则是双方默契选择的战场。
但说实话,这片战场的环境非常糟糕。
赵怀安曾带着背嵬们到战场上勘探过,这里同样遍地圩田,然后靠近他们的这一边,还有两处不大不小的湖泊。
这非常要命。
因为此战双方总兵力达到了十余万,要想打这样规模的战事必须提前在战场上摆开阵型。
靠近草军那片是一整块的平地,草军可以非常便捷地在那里完成全军的列阵。
但唐军这边,就因为这两处湖泊,一北一南,正好挡住了淮南军和保义军列阵的空间。
如果真要在这个位置列阵,那淮南军和保义军将会被分割,而这对于如此规模的决战,那将是致命的。
赵怀安打了这么些年的仗,也有一二所得。
在他看来,无论什么兵法,其实最本质的就是在局部战场形成己方的兵力优势,以多胜少。
这不是说,战争不是谁的人多,谁就能赢。
毕竟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还少吗?可你要是细看这些战事,你就能发现,所谓的以少胜多,只是在总体兵力上少,但是在关键的战场节点,他却是兵力优势的一方。
所以,当你的兵力是处于劣势的一方,那你就需要更加灵活机动,通过调动敌方兵力,聚拢己方兵力,在战场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三百八十二章 :赴战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