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建制(2/3)
能当这个出头鸟吗?
当然不能!
想通了这一层,毕师铎硬生生地将那口痰咽了回去,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瓮声瓮气地说道:
“黄……黄帅所言,自然……自然是有道理的。如今大敌当前,咱们弟兄,是该……是该同心协力。”
他这话一出,满堂皆惊。
那些原本准备跟着他一起发难的票帅们,全都傻眼了。
连最刺头的毕师铎都服软了,他们还能说什么?一时间,整个大堂之内,没人吭声。
王仙芝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不需要毕师铎真心实意地支持,他只需要他当众表态,做出一个姿态。
最横的羊都低了头,后面的羊群,自然就不敢再乱叫。
他端起茶杯,又轻抿了一口茶汤,随后放下茶杯,目光再次扫过众人,声量不大,却一锤定音:
“既然大家都觉得黄帅说的有理,那此事,便这么定了。”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黄巢,笑道:
“黄帅,这整军之事,非你莫属。从今日起,我便以都统之名下令,全军各营,皆需听从黄帅之节制调遣。凡有不从者,严惩不贷!”
这番话,无异于将草军一半的指挥权,都交到了黄巢的手中。
堂下,不少票帅的脸色都变了,这让黄巢整编各帅,那他们还能有好过?
可他们想反对,却又不敢开口。
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巢站起身,对着王仙芝,不卑不亢地拱手一揖:
“弟,定不负都统所托。”
一场看似波澜不惊的会议,却在无声无息之间,完成了草军内部权力的一次重大洗牌。
王仙芝通过敲打和拉拢,成功地压制了军中的反对声音,而黄巢,则顺理成章地,将自己的权力,从自己的本部,延伸到了全军。
王、黄两人之间,实已达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与平衡。
他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在面对朝廷大军压来的巨大危机前,任何内部的纷争,都必须暂时放下。
会议结束后,黄巢立刻展现出了他雷厉风行的一面。
他以王仙芝的名义,颁布了一系列的整军法令。
首先,便是重新整编部队。
黄巢基于长期的实战经验,参照了《周礼》中“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记载,对这支成分复杂的大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编。
他深知,若想将所有票帅麾下的部队全部打乱重组,不仅阻力巨大,而且在短时间内也不利于草军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因此,他采取了一种更为务实的折中方案。
他依旧让各大票帅统领各自的核心部队,但对部队的规模和编制,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定。
如兵力满万者,便可单独立为一“军”,授军帅之职;如不满万,则必须与其他实力较弱的大小帅进行混编,共同组成一“军”。
如此一来,原先鄂州大营那号称十余万,实则良莠不齐的草军,经过一番汰弱留壮,最终被整编为八个主力“老军”。
分别由毕师铎、柴存、秦彦、王重霸、李罕之、黄邺、黄揆、黄钦八人担任军帅。
其中,毕师铎和柴存是跟随王仙芝起家的元老,麾下老卒精锐,兵力皆过万,顺理成章地各自独领一军。
而秦彦、王重霸、李罕之三人,则瓜分了之前被王仙芝斩杀的柳彦章所部的老营,也各自凑足了一军的编制。
剩下的三军,则全部由黄巢的亲兄弟黄邺、黄揆、黄钦担任军帅,麾下也皆是原先黄巢的本部精锐。
实际上,在这一次整编中,黄巢是裁汰冗兵、筛选精锐最为彻底的。
他将自己麾下数万兵马反复甄选,最终实打实地练得了三万战力最强的核心部队,其真实战力,恐怕比其他五位军帅加起来还要强悍。
但王仙芝看着自己这一系,名义上占据了五军的名额,便也没有多想,默认了这种划分。
之后,为了明确各军归属,加强指挥效率,黄巢又下令,通过旗帜的颜色、号衣的款式以及统一样式的腰牌,来表明各军的番号。
这样一来,通过整编八军,王仙芝、黄巢二人,极大地削弱了那些大票帅对自己本部兵马的绝对控制权,将指挥权牢牢地收归到了中军。
其次,便是统一号令,严明军法。
他规定,全军上下,只认王仙芝的都统大纛与他本人的将令。凡战时,闻鼓而进,闻金而退,有敢擅自行动、临阵脱逃者,立斩不赦!
然后将唐军的军法做了一遍删减,便作为了草军自己的军法。
当然黄巢也有自己的发挥,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草军丢了领将后,其所在的部队将全部被驱赶离开草军。
这对草军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和死了差不多。
被从草军大家庭赶走,这些人在已经打烂了的城外,根本活不过三天。
更不用说,草军到底是一种集体军营,集体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三百七十章 :建制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