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行密(2/3)
在这个时候,那高骈的声音传来,他对俞公楚还有张杰训斥道:
“都放下,怎么?嫌我老得不行了?这几个手无寸铁的都能行刺我?”
俞公楚和张杰一听这话赶忙放下杨行愍,然后跳到一边,伏在地上,连呼不敢。
实际上他们真的是不敢,现在谁不晓得使相最听不得这些?
上一次一个为他熏香的道童,因为多提醒了一句高骈要换衣了,然后就被拖出去活活打死了。
事后这些军将们才晓得,这人是犯了忌讳,让使相误以为在说自己身上已经有老人味了。
哎,当年使相是多么豪勇自信,朝廷认为做不到的事,所有人都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他就信自己能做。
所以毅然带着兄弟们渡海进安南,在无援兵无补给无向导的情况下,硬生生打出一片天。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众人皆北而他独向南,当年的使相是多么让人心折啊!
哎,可现在呢?骄傲的使相却听不到这一两句话了。
果然,这世间不许英雄见白头啊!
所以此刻众将一听高骈说了这样一句话,齐齐为俞公楚和张杰捏了一把汗。
幸亏这个时候张璘说了一句:
“使相,老俞和老张护驾心切,饶了他们吧!”
高骈看着已经瑟瑟发抖的两人,怒叱了一声:
“还不退下?”
俞公楚和张杰慌忙跑开,头都不敢抬一下。
于是氛围更加凝重了,一些人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而就是这个时候,高骈竟然主动策马走到了那个杨行愍的面前,疑惑地打量着此人,然后再次陷入到了某种回忆。
赵怀安这个时候也策马迎了过来,见高骈在思考,便冷冷地扫了一下这位杨行愍,以及他身后的十来名伴当。
他已经记起此人是谁了,之前刘威和陶雅两个几次和自己推荐过他们在庐州有个结识的好汉,能力举数百斤,日行三百里。
可后来他到了庐州后,刘威、陶雅两个却告诉他此人已经不在庐州了。
对赵怀安来说,不再就不再吧,反正对于他这个体量来说,单个勇武的好汉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了。
要是论好汉,此前李克用送给他的二百名沙陀骑士不好汉?里面随便挑出一个,就有十人敌的勇锐。
但人家李克用不也是说送就送?
但现在这个杨行愍在干啥?
当着他的面去投高骈,你庐州人哎,去投了淮南节度使,还是当着他和高骈一起的时候,这不是打他的脸?打他保义军的脸?
不过此时看高骈的样子,赵怀安就意识到,这两人没准还真认识的。
只是他们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偏于庐州乡野,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怎么就认识的呢?
正当赵怀安这样疑惑的时候,那边高骈的脸上恍然,忽然激动地指着杨行愍,喊了一句:
“杨密是你的什么人?”
赵怀安愣了,这人谁啊?
……
那边脖子都被压青的杨行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整个人激动坏了,大喊着伏在地上,哭泣道:
“使相,家祖正是姓杨名讳密!”
那边高骈看着眼前这个和自己记忆中的杨密是这样相像之人,喃喃道:
“果然啊,果然,太像了!我还以为你是他的儿子,没想到你竟然是他的孙子。”
说完,高骈还自言自语:
“是啊,是啊,四十多年过去了,都老了,当年的小杨也死了四十年了,他的孙子也长这么大了。”
说着,高骈眼神带着某种快乐的回忆,然后亲自下马,将地上的杨行愍扶起,然后上下打量道:
“你和你祖父真的是太像了,我看你第一眼就晓得你一定是他的后人。来来来,和我说说你们家。”
杨行密那边抹着眼泪,开始给高骈讲了家里的情况。
……
杨行愍第一次见高骈,没想到这样的大人物竟然这样和蔼可亲,他也没想到父亲临死前说的是真的。
他的祖父真的在西北救过一个少年武士,此人正是现在名满天下的高骈。
不过当时他父亲曾用他的人生智慧告诉杨行愍,这样的大人物最讨厌就是挟恩求报,所以这事就当个念想,如果人生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可以去试一试。
当时杨行愍一个是不信,他也晓得祖父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被州里安排去西北防秋了,然后就一去再未回。
而如果祖父真的救了这样一个大人物,那他父亲还会种一辈子地?最后累死在榻上?
他只以为这是父亲的谎言,因为他将所有的田土和宅基都留给了大兄,而他自己明明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家,却在嫂子进了这个家后,成了外人,开始寄人篱下。
所以父亲何其自私,给他大兄的都是这些实实在在的,而留给自己的就是这样一句虚无缥缈的呓语。
救过高骈?我还救过圣上呢!
此外,如果高骈就在自己附近,那他也会试一试运气,但人家高骈这些年不是在西北就是在安南,然后就是在天平军,又是在西川,最后又到了长安。
以上这些地方哪个不是离家数千里,他就是一路乞讨都到了不了那些地方。
所以这些年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直到他听到之前和他们一起混的刘威和陶雅竟然要回庐州了,而且一飞冲天,都成了州里的大人物。
这下子,杨行愍这些昔日伙伴们就有点受不了了。
能接受兄弟们混得好,可兄弟一步登天,那就让人难受了。
更难受的,还是当年刘威算是卖了兄弟们去投靠的保义军,要晓得为了给保义军通风报信,这刘威都不顾兄弟们死活了。
那陶雅也是,当时几个人一起跑路,在十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三百四十七章 :行密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