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舒州(1/3)
舒州!
赵怀安看向宿松到桐城的这条狭长通道,心里很肯定,这里,才是未来与草军决战的最佳战场。
以山为障,以江为险,层层设防,步步为营。
在这里,草军骑兵的优势将被无限削弱,而他保义军坚韧善战的步兵,以及武昌军的水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而要实现这个战略构想,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鄂州不能丢得太快!要为他扫除庐、寿二州的隐患,为自己在舒州布防赢得时间。
所以,韦蟾和他的武昌军,就必须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长江中游,尽可能地消耗草军的锐气和兵力。
所以,鄂州,必须救!
但不能是现在这样,以一种被动的、被请求的方式去救。
而要以一种主动的、占据道义和战略双重制高点的方式去救!
于是,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计划,在赵怀安的脑海中,渐渐成形。
赵怀安转过身,面对着堂内众人期盼的目光,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众将心中一振,就是这笑容,带领他们无数次走向胜利!
此刻诸将再无疑虑,皆看着赵怀安,就等他下命令。
赵怀安开口第一句就是肯定孙传威的观点:
“四郎他们说的对,咱们得打出去。”
这番话让衙外诸将们心头一振。
“但是……”
赵怀安话锋一转,望向
“老袁的顾虑,也句句在理。我们不能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在我保义军兵力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去救鄂州!”
说完,他走到舆图前,拿起朱笔,却没有在鄂州画圈,而是在自己所辖的光、寿、庐三州,以及西面的舒州,重重地画了一个大圈。
继而他对众人沉声道:
“诸位,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一个鄂州。我们要看的,是整个长江防线!”
“草军为何能横行无忌?因为他们是流寇,没有根基,打到哪算哪。而我们不同,我们是官军,我们有地盘,有百姓,我们要守土安民!”
“所以这就必然导致草军的战术会比我们灵活!我军一旦进入鄂州,是攻其所备,击其所众,这在兵法中是受制于人!”
“我军兵力本就少,还丧失了战术机动,到时候可谓危矣!”
“所以,我们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敌人想让我们去鄂州决战,我们就偏不去!我们要把战场,设在我们自己选定的地方!”
说完,赵怀安指着舒州那片狭长的通道。
“这里,就是我为草军准备的葬身之地!”
说完,赵怀安问向在场诸文武,问道:
“你们可知舒州形胜?”
众人相互看了看,最后却是由参军严珣来说了。
他本就是光州人,家庭又饶富,所以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见识颇深,对光州南面的舒州自然非常了解。
他在看到赵怀安点着舒州这条狭长的大别山南麓通道,心里就暗暗赞了一句:
“主公果是天授之才!”
的确,实际上自赵怀安开始问要不要救援的时候,严珣就在思考,而且他的目光也同样放在了舒州。
因为这个地方对于防御沿江而下的草军,太合适了!
所以当赵怀安的目光扫来时,严珣压着心头的紧张,第一个起身。
这是他在保义军军事会议上的第一次完整发言,他要干得漂亮,让在场的保义将们真正认识自己。
也让主公晓得他严珣不仅仅是个长安通。
于是,他起身先拜,然后就看到自己老上司郭从云送来鼓励的目光,暗暗点头,随后镇定走到屏风前,转而对在场众人,说道:
“舒州之地,地处江淮水陆通道,又可向西往寻阳联络荆扬,中国得之可以制江表,江表得之亦以患中国。是以,吴孙权克皖而曹操不宁,双方在这里大小十余战,其中石亭之战更是双方兵力规模超过十万。”
“之所以如此,就是舒州这个地方本身土地饶富,一旦为谁所用,立刻就能成为突入江淮的前进基地。”
“草军本身都是就地而食,一旦他们先行占据舒州,就能据之而为草军后勤之地,如此兵锋可直达庐州。”
“而反之,一旦我军能先占据舒州,不仅可以抢占先手,将兵锋推进到黄、蕲二州,可在陆路一带与鄂州彼此呼应。”
“此外因为舒州本身产粮,我军驻守在那里完全不需要消耗我庐州粮食,这叫因地就粮,还不让草军获得补给。”
“这一进一退,天差地别,是以舒州必要拿下。”
“此外,舒州之地的地形和通道也比庐州更利用防守。庐州之地一马平川,无山川之险,如守在庐州,我军除了野战就只能守庐州城,过于被动。”
“而反观舒州!”
说着,严珣开始指着舒州北片的那处大别山,说道:
“舒州之北是连绵大别山,我军目前已经锁住申、黄二州进入大别山的通道,所以草军没有办法从北面威胁到舒州,他只能从西面蕲州的广济、黄梅的沿江平原进入舒州境内。”
然后严珣指着舒州最西面的宿松,说道:
“舒州从西南到东北,有两条进入庐州的通道。分别是靠近大别山的宿松、太湖、怀宁一线,沿着长江的望江、桐城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三百四十一章 :舒州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