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惜别(2/3)
,我李克用是个直肠子!快意恩仇,有仇就报,有恩就还。而你赵大也是这样的人,所以按理说,咱们能成朋友,能交心!”
“但我李克用偏不,你赵怀安是不错,是豪杰。但难道我李克用不是吗?在我看来,你就是狼子野心,是安禄山!是史思明!我既然姓李,守护大唐天下就责无旁贷!和你这样的人,我们做不成朋友!”
“所以一碗酒如何?一袋酒又如何?吃了就吃了,但说不做朋友,就不做朋友!”
赵怀安微张着嘴,看着眼前这个沙陀人,在自己面前弄出一副大唐孤忠的样子,整个人也有点傻。
不是,你沙陀人哎?外族哎?你要不要比我赵大还爱大唐?你说我安禄山?你见过汉人是安禄山的吗?
其实赵怀安并不晓得,他的观念是代表着大部分汉人的观念,是不理解沙陀这样的外族而有的想当然。
此时大唐汉人因为安禄山之乱后,对于胡人实际上已经变得非常保守了,虽然没有大汉时期那种华夷之辩,但也颇为鄙夷不屑。
而沙陀族呢?本是西突厥的别部,非常不起眼,高宗时期彻底灭了西突厥后,这些沙陀人也就跟着一起投降了朝廷,最后受北庭都护的管辖。
之后世代作为朝廷的羁縻兵,随朝廷在西域南征百战。
但之后安史之乱,朝廷彻底退出了西域,吐蕃人与回鹘人又争夺北庭,最后沙陀人随城一起投降了吐蕃人,然后他们也被从瓜州迁往了甘州。
当时的甘州是吐蕃对唐的第一线,虽然当时沙陀人首领也被封为了军大论,但实际上就是炮灰,每战皆以其部为先锋,没几年沙陀人就死伤众多。
本来吐蕃人对这些投降部落的征敛就非常重,后来西域情况开始逆转,回鹘人开始发起反攻,所以当时吐蕃人担心沙陀人作为二鬼子背刺,就要把他们再往西迁移到苦寒之地。
然后沙陀人就反了,直接投靠到了当时的朔方节度使范希朝。
不过沙陀人这次东迁也是够艰辛的,因为路上吐蕃人一直追上他们,最后到灵州的时候族众不足万人。
但这些沙陀人运气好,丧家之犬来投靠时,正好遇到了范希朝这样的好人。
不仅为沙陀人购买牛羊,扩大畜牧,还从太原防秋兵那边扣了六百人衣粮给沙陀人,才让他们落住了脚跟。
后面范希朝要去河东军做节度使,沙陀部也就跟着一起进入了河东,其中范希朝挑选出一千两百名沙陀劲骑充实到河东军中,其余部众则由新族长率领,安置在了代北地区。
而这也是沙陀人现在最大的聚落地,也在那里守护大唐的北疆,作为第二道防线,而第一道就是更北面的阴山一带的振武军、天德军。
所以每每边疆有警,沙陀人都是会被抽调去防边御敌。
这些人随唐军打过回鹘,打过党项,都有突出表现。
但真正让沙陀人大放异彩的,就是他们被调入内地参加平定藩镇的战争。
元和五年,承德军叛,沙陀人以功迁蔚州刺史;元和九年,再随大军伐淮西吴元济;长庆元年再讨成德王承宗;大和四年,沙陀人因累战累功,终于起来了。
以功为阴山都督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使居于云、朔二州塞下,捍御北边。塞下有废弃军府十一处,自是杂虏不敢犯塞。
而到了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这一辈,沙陀人就更是大发了。
李国昌原名叫朱邪赤心,就是取得对大唐赤胆忠心的含义。
这朱邪赤心接管阴山都督后,先后参加过武宗时期对回鹘和昭义镇的战争;击回鹘,败乌介可汗于杀胡山;伐昭义,破石会,下天井,擒杨弁,因功升迁朔州刺史、代北军使。
宣宗的时候,党项及回鹘犯河西,朱邪赤心又随河东军出征,任前锋,所向披靡,勇冠诸军。之后在河西屡战,直到高骈收复秦、原,吐蕃再不成患,这才回到代北。
直到庞勋作乱的那年,沙陀人再次被起用,朱邪赤心立殊功,直接被朝廷赐予李唐国姓。
也是因为这一战,那朱邪赤心终于成了节度使,被授予振武军节度使的职务。
其间父祖两代,凡百余战,终于成了大唐的一名节度使。这样一比,赵怀安不过历两次大战,就从一介溃卒而成了一方节度使。
三年走了人家沙陀人三代人的路!
而比节度使更让沙陀人激动的,还是他们被赐予“李”这个国姓。
沙陀本西域小族,其社会地位不仅不能同中原的汉族相比,就是当时其他迁移入内的突厥、回鹘人,都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三百二十五章 :惜别在线免费阅读。